2012年1月29日 星期日

一樣是人怎會差那麼多

 (01-29-2012一湛)

 (民眾將「貪腐院」的匾牌貼在司法院的外牆)

今天先生的朋友來家裡作客,談到政治又開始說阿扁貪腐
我笑笑的跟他們說:過年期間大家是不是會互相送禮,有一些人送的禮比較大,有沒有人會在下次申報所得稅的時候拿出來申報?大家覺得很好笑。
我繼續說:台灣或中國都有一些習俗,不太好但存在很久,大家也都習以為常,所以我們的經濟才有三、四成是地下經濟,帳面上是看不到的。大家都點頭覺得合理。

台灣的NGO少了什麼

(01-29-2012一心)

年假的最後一天,社區裡的一對夫妻,邀請幾位朋友一起去小公園開麵包窯,我大約中午的時候到達,火剛剛升起來,燒得正旺,要等到火苗緩和下來,溫度才適宜烤麵包、比薩,和大家事先在家裡醃好的杏胞菇、雞肉、羊肉等等。
好久沒見面了,透過臉書上訊息的分享,知道彼此持續關注的議題為何,聊起來很快進入狀況,不夠,臉書畢竟還是比不過面對面互動的滿足感,更比不上面對面交流的即時性、全面性、啟發性。就好像,今天用自己的雙手捏出的義大利烤餃子(Calzone),滋味是完整的,因為,多了溫度、溼度、光線、氣味,整個戶外空間所帶來的飽滿體驗,讓對話自然而然地揉合在動作中,讓靈感從當下每一刻的身體感湧現。
食物在窯中慢慢加熱轉化的時間裡,我們捲起袖子,赤手抓起一把把用黏土和沙子混合而成的紅土色黏劑,替麵包窯「西阿給(しぁげ)」──表面補強,這樣需要身體力行的工作,更是網路的社交媒介無法執行或取代的。
晚上,轉移陣地到他們家裡繼續聊,妻子從大學時代就參與了學校社團的環保抗爭運動,出社會後待過兩個基金會,一個從事環境教育,另一個爭取加入世界衛生組織,至今,她的工作室仍持續與國內很多NGO(非政府組織)密切合作、互動、連結,所以,我問她:「妳覺得,台灣的NGO欠缺什麼?為什麼很難串連、凝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