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5日 星期四

從大後方變身為最前線

(01-05-2012國華)

假如ECFA 真的誠如執政當局說的對台灣那麼重要,沒有ECFA台灣就活不下去等等,那麼這很顯然是一個極大的危機。
中國早在他的對台統戰計劃裡說明了:要政治統一台灣,就要先達到經濟上的實質統一,其手段就是讓台灣大部份的出口與進口都仰賴中國,當達到此一境地時,政治上的統一就變得理所當然與無法抗拒,而台灣的執政當局,竟也相當配合,極力促成此經濟統一的目標早日實現,雖然說『不統、不獨、不武』,但是實際上卻是在進行著有利統一的各種活動,能不教人擔心嗎?
或許台灣有一些人嚮往統一,或不反對統一,但當愈來越多的大陸人都反對中國的一黨專政時,都為了中國的貪官污吏強占人民土地而走上街頭時,嚮往統一者,建議要仔細想一想中國社會的真實情況…
其實,若真的統一了,台灣人除了得面對中國的一黨專政腐敗之外,還得有成為炮灰的心理準備。怎麼說呢 東亞沿海之各島國 本來就是美國防止中國勢力往東擴展的第一道防線 日本 菲律賓都與美國簽有共同防禦協定 而對於台灣 也有台灣關係法的約定 美國必須幫助台灣防禦中國的入侵 一但台灣人被迫接受統一 (如同馬政府現在不管行政中立,就是讓整個國家公然幫他助選的做法一般,人民也沒轍) 中國勢必在台灣島上佈置軍力,以作為其東進太平洋之前哨站,屆時 一旦美國與中國擦槍走火時,台灣的地理位置面對著美國,一下子就從大後方變身為最前線,面對美國軍隊豐富的國際戰鬥經驗及精良的武器,台灣人定成為中國大陸的人肉盾牌,那就真的是台灣的大劫難, 這樣的統一,我們敢要嗎?

勇敢無懼來自終極信仰

(01-05-2012 韻雅)
看了艾未未50分鐘的影片「公平」,非常完整地介紹這位藝術家以藝術創作為公民行動的動機和方法,艾未未的勇敢無懼精神來自他終極的信仰--普世價值、自由創造與表達。
他的藝術作品運用日常生活的元素,非常人性,知名的近期展覽是一百億顆葵花子,在江西景德鎮以傳統陶瓷製作方式,由當地1600藝匠花了二年半的時間完成。我個人很喜歡這個作品,認為是極成功的藝術行動,當地人因為工廠機械化而數萬人失業,艾未未的行動再次聚集了在地人的文化認同和驕傲。當作品鋪放於展場,像是一片砂礫海灘,大人小孩悠閒地坐臥其上,就像我們茶餘飯後啃瓜子的放鬆心情。
深入認識艾未未,才能了解那破壞行動中有著細膩的心、深層的愛,他說:「徹底摧毀一個東西的前提是透徹的了解,這樣才能使毀滅行為變得優雅,新事物和傳統才能在新機體下和睦共存,這才產生了張力和能量。」這段話用於台灣的狀態,也是發人省思的。
下午是聲音班其中一班最後一堂課,心中思索著結束時要鼓勵大家投票給蔡英文,可是和學員們只有有限的熟悉,課程結束時找不到可以切入的點。晚上回家寫了一封信給大家,顧不得是否有人會反彈,選舉僅剩一週,能多呼喚一個人都值得,那是為了大局,我失去一個學生只是小事。
昨日將Three Pieces的中文書寫發信給聲動的名單,經過上次PRI的採訪回應,這次心裡有準備,因為其中提到國民黨政府對台灣文化的壓制,包括禁止說台語,很多台灣人是不願意接受這樣的事實。果然今天收到一封回信:
Mia文化認同的定律是次文化向高文化認同一些不被認同的次文化只會静静的消失而不是誰打壓誰。」
回覆如下:
只要不以武力、公權力,強勢的扭曲資源,厚此薄彼,「高文化」和「次文化」之間的交溶取捨,自然是好事。

為宣揚普世價值站出來

(01-05-2012一三)

 臉書上,幫自己的大頭照掛上了小英Taiwan Next】的Logo
很多人不願意表露自己的政治傾向,特別是經歷過白色恐怖的台灣人,他們的心中還住著一個小警總。也有人害怕對立,害怕與親朋好友反目成仇。
然而
如果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為何我不敢表態?
如果「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為何佛教行者不敢自稱佛陀?
為宣揚普世價值站出來,就是直下承擔,就是堅持個人的主體性!
當人們發現身邊有越多的人敢於主張某種意見時,原本觀望的心態就會受到影響,人們會因此跟著勇敢,跟著大聲說出自已的主張與期望。
鄭南榕站出來了,艾未未站出來了,威權體制也開始動搖了。人民才是主人,切勿顛倒啊!

天地間最淳厚的情

(01-05-2012一寂)


昨天在課堂上,跟學生談到近日台北市潑冷水趕遊民一事,有學生的反應是「那些遊民都不去工作,都很懶」,從他們講話的語氣來判讀,有些學生並不覺得用冷水潑遊民有什麼不對。
覺得說這些話的學生,並沒有惡意,只是他們不太了解現今台灣社會所發生的現象與問題,如果又少有機會接觸這方面的資訊,自然很容易誤解。   
今天,準備了「誰是遊民」、「以為潑冷水、就看不到窮人」兩支影片給學生看;就在學生看影片的時候,特別注意昨天幾位發言同學的臉上表情,看著他們很認真的看,神情有些些的嚴肅,甚至連全班都有些些的凝重。
感受著班級的氣氛,問著「聽首歌,好嗎?」,點選五月天的一首「我心尚未崩壞的地方」。

作為主體的台灣

(01-05-2012一書)
去年10月底,法國學者高格孚出版《中華「鄰」國》一書,英文書名是Zhonghua linguo: Neighor of China – Taiwan’s Liminality,從海峽兩岸的歷史、認同政治以及地緣政治三個面向,重新詮釋台灣歷史際遇和身分變遷。他不同意在與中國交往過程中被 「邊陲化」或「邊緣化」的說法,書中提出「台灣閾境性Liminality」:台灣有自己決定未來的「主體」。
當今台灣不再只是一個地緣政治的主體,更是一個有公民社會力量的新民主體制,絕非17世紀末滅於清的台灣東寧王朝所能比擬。儘管今天的執政黨很想讓臺灣回到戒嚴時代,再度讓臺灣成為中國的一省,並已在監察權、立法權、司法權、行政人事權,取得以黨領國的專政氣勢,但民間的公民意識已然醒轉,再多的媒體收買,只會加速臺灣公民社會的茁壯。
不可否認,臺灣的未充滿很多不確定的「混沌性」liminality與變數,但更不能否認臺灣有2300萬人的生存權與幸福權,任何政府都不能剝奪臺灣住民的個人主權。
政府公職只是公僕,人民才是主人,請記住。
完整的高格孚影音訪問請至 http://newtalk.tw/news_read.php?oid=20994


版主:
高格孚Stéphane Corcuff 1971年生於法國布列塔尼省,在法屬加勒比海及阿爾卑斯山長大。政治學者,法國巴黎政治學院Sciences-Po Paris2000年獲得政治學博士。現任法國「里昂政治學院 Sciences-Po Lyon)」政治學副教授、法國「現代中國研究中心台北分部」研究員、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國科會客座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台灣認同政治、台灣史以及兩岸地緣政治。於里昂開授課程有當代地緣政治、中國史、台灣史、中國社會與政治、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當代東亞地緣政治議題、台海歷史性比較地緣政治8年前出版《風和日暖》一書,探討台灣外省人國家認同的改變,引起很多的迴響和討論。

築起民主的長城

(01-05-2012一湛)

有朋友從大陸回來述職並準備投票,跟他小聚,先談談那邊的生活,他說非常的苦悶,兩個不同地區好像兩個世界,思考模式都不一樣,所以他已經放棄跟他們交流,想起在台灣時,朋友非常的樂觀開朗,常常吆喝大家聚聚聊聊一起學習,看到他的熱情減退實在心疼。
他說在大陸彼此間很難信任,台灣人的善良與熱情在那裏都被當成呆瓜,實在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問他跟大陸統一好嗎?他搖頭又搖手,急急忙忙說萬萬使不得除非頭殼壞去,大陸人都想逃,哪有人自投羅網羊入虎口,以前,沒接觸,可能還存在一些幻想,現在我是第一個反對,只要有人說要統一,我就跟他翻臉。
我說:一統一我們不就是強國了嗎!他說想統一的不是權貴就是別有居心,國民黨太天真,共產黨怎麼可能容得下國民黨,台灣好不容易得到的民主自由,只要跟中共走在一起,將來一定蕩然無存。有雙重國籍的到時候逃之夭夭,苦的都是老百姓。
所以你很確定要選誰了,他說當然,每一票都像一塊磚頭,我們要築起民主的長城,抵禦中共的侵略,防止政府的濫權。去大陸這段時間,我更確定台灣的好,台灣的可愛,現在是工作沒辦法,我每天禱告希望能趕快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