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3日 星期日

蘇貞昌能解救馬英九?

(06-03-2012南方朔)

台灣新聞界經常會故意或無知的去製造很多假問題來替統治者服務,最近許多媒體在「馬蘇會」上做文章,即是製造假問題的代表。
在政黨民主的時代,各個政黨無論執政或在野,根據自己的政綱,做自己認為對的事,然後交給人民去表決,這乃是政黨政治的ABC。因此政黨首腦的會不會面,根本就不重要,也從不是個問題。無論歐美或日本,它們從來就不會在政黨首腦會面的問題上炒作。

但台灣卻是個例外,台灣媒體不是不知道「馬蘇會」毫無意義,馬蘇如果見面,蘇一定會對美牛案、油電雙漲及證所稅提出反對意見,馬一定做出一堆解釋,不可能改變原有的決定;馬也不會因為有了「馬蘇會」,今後做任何決定就事先照會民進黨或對民進黨客氣一點。
大家明知「馬蘇會」毫無意義,但為什麼馬英九這邊,在最近動作頻頻,已對蘇貞昌送了三次祝賀花籃,國民黨秘書長還不請自到的硬要參加蘇的就職禮?而媒體也在「馬蘇會」上大肆炒作呢?大選之前,宋楚瑜在家裡等 「馬宋會」的電話,但馬就是不要「馬宋會」,現在為什麼對蘇貞昌又那麼殷勤呢?馬硬是不要「馬宋會」,現在卻硬要搞「馬蘇會」,到底是為了什麼?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可能要追溯到近代政治上所謂的「統一戰線」United Front這個問題。這個觀念及做法,在台灣被翻譯為「統戰」,「統一戰線」乃是1920年代第三國際的策略。當時新興國家的共黨都是小黨,因此「統一 戰線」的策略遂告出現,第三國際鼓勵共黨與主流政黨在大方向上合作,但仍保留共黨的組織與信仰,這也就是說,它是一種藉著合作以壯大自己的策略。
192427年間,國共第一次合作北伐,即是統戰的產物,但北伐後國民黨發現共產黨已坐大,這是它不能忍受的,於是國民黨遂於19274月清黨,大舉屠殺共產黨員,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統戰結束。
第二次國共合作的統戰,則是起於1937年的抗日戰爭到戰後國共決裂及內戰。共產黨在抗日的前提下,與國民黨合作。問題在於國民黨是個專制型政黨,它主張「黨外無黨,黨內無派」,它怎麼可能與別黨合作?因此,之前的兩次國共合作這種統戰,都因國民黨的翻臉而失敗
因此,本質上統戰這種策略是共產黨發明的,國民黨迷信武力,它只搞武力征服,並不搞統戰。但自1949年敗退到台灣後,國民黨也開始搞統戰了。它的統戰模式是:
(一)對具有威脅的挑戰者它就裝客氣、扮好人,以顯示它的理性。但對沒有威脅的挑戰者,它就直接打擊收編。國民黨對新黨和親民黨完全不屑於理會,因而根本不會有「馬郁會」、「馬宋會」這種題目。
(二)國民黨視民進黨為最大的敵人,因此就搞出它的兩手策略,如果民進黨有把柄落到它的手上,它一定大肆炒作,以造成民進黨不理性的公眾印象,而它自己則裝客氣,假裝有禮貌。由最近馬拚命送花籃,拚命營造馬蘇會的氣氛,已可看出馬急切的要對民進黨展開統戰。
(三) 馬急切的要對蘇做統戰,其目的任何路人皆知,最近這段期間,馬的聲望跌至谷底,他的跛腳已成定局,唯一能救他的只剩民進黨。如果他能營造出「馬蘇會」,儘管沒有談任何問題,他的形象也立刻會大量加分。這也是馬會降貴紆尊,拚命營造馬蘇會氣氛的原因。許多藍色媒體也在幫忙造勢了,近代的民主政治有許多變形,最大的變形乃是表演政治當道,統治者已對該有的政治改革不再用心,而殫精竭慮的用來搞文宣、搞政治表演等。
前兩年,義大利當代重要思想評論家及小說作者艾 松(Umberto Eco)出版了評論集《倒退的年代》,在該書中他即指出,由於無聊、白癡的表演政治和媒體政治,現在許多國家的政治,其實是一步步的往後走,而非往前行。 近年來的世界政治學界也開始關心政治人物只會作秀、不會做事所造成的危機。而今天的台灣恰好正是這種政治領導人只會作秀、不會做事的標準例證。
馬英九很會表演,懂得扮可愛、討人歡喜,但他對做事卻沒什麼興趣,一旦連任而自大,那種不會做事的本質即完全暴露,最近一連串顢頇決策,搞得天怒人怨,尤其是證所稅事件,簡直荒腔走板,最後搞出個七拼八湊的混合版,此案已透露出馬政府大權已失,黨內決策已告癱瘓混亂,而他不去自我反省檢討,卻又在表演政治上動起腦筋,要炒作根本沒有必要的「馬蘇會」,要用馬蘇會來救命。不會做事,只會表演作秀,這四年台灣要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