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1日 星期三

媒體噤聲下的中國暴動

(01-11-2012老皮蛋)
每到選舉,國民黨總會強調安定與經濟發展,似乎這是他們的強項。有些民眾也會被說服,想起:「蔣總統時代都沒這麼亂,經濟發展也很好。」也有人會像成龍:「台灣的民主真可笑;中國沒有民主,政治很安定、經濟很有發展。」
然而,台灣過去和中國現在會有經濟發展,都是因為廉價的勞動力、世界經貿的分工,而非因為不民主;也正因為沒有充分的民主,兩地才會有畸形的經濟發展、伴隨貧富不均和創新不足的弊病。如果民主對發展有害,十九世紀的中國應該比美國更進步,二十世紀中葉的東歐也應該比西歐更繁榮,這顯然不是事實。而且,馬英九這三年的政績,早已證明了國民黨根本不會拼經濟。
 中國的安定更是誤會;事實上,中國在上世紀中動亂不斷,近年仍經常發生暴動(據說每年都超過一萬次),也常有人喪生,只是資訊常被封鎖。而過去台灣的安定也是新聞管控下的假象:在戒嚴統治下,人民的生命財產得不到保障,比江國慶案和大埔事件更嚴重的迫害都不斷發生。
據說:在中國,類似的暴動事件每年超過十萬起,能夠像這樣子曝光的,卻只是冰山中的一角。
何以會有人以為「民主=不安定」?一個原因是:爭民主的過程中常有抗爭,遠者如法國大革命和中國的孫文黃興、乃至台灣的民主運動,近者如六四天安門事件和茉莉花革命;但這些「不安定」都應該歸咎於「不民主」(獨裁者)、而非「民主改革」(民運分子)。另一個原因是:在民主國家中,選舉常伴隨喧囂、沒有選舉的時候也常有示威遊行;但也正是因為這些喧囂,人民的需要才會被重視,也才能避免更嚴重的暴動和革命發生。
 當然,民主程序作成的決策不一定是正確的,也有人以此反對民主;但是,如果沒有民主制度,決策錯誤的可能性更大。民主的可貴不在於永不犯錯,而在於錯誤可以被批評、可以被更正。馬政府的政績之所以慘不忍睹,正是因為他拒絕被監督、拒絕公民投票檢討ECFA、拒絕改變錯誤的政策。
所以,如果我們珍惜台灣的安定和經濟發展,我們就應該珍惜民主,支持堅持民主道路的政治人物,例如主張「只有民主才讓台灣永久」的蔡英文。至於國民黨,它長期阻礙民主改革、操控媒體、甚至動用情治單位監控對手,早該被淘汰在上個世紀的歷史中。